微信扫一扫
据相关史料记载,唐代在义县留下的遗存十分有限,可能这与当时义县地域位处东北边疆,长时间为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的羁縻政权控制有直接关系。
守捉城 《辽东志•义州卫》条载:义州卫本秦辽西郡萦县,东汉末为山戎所据,唐始建城,五代时沦于契丹,置宜州崇义军辽因以为号,辽亡归金,改义州,置弘政、开义,尧 庆。
《义县志•卷四•建置志弁言》讲“有谓义于唐初为燕州(据吴廷燮笔记,义州在唐初为燕州,故后曰燕郡。新唐书地理志,营州东有鎭安军,本燕郡守捉城,贞元二年置为军城。)燕州城池其义城池乎?而燕州后为燕郡,惜哉,义县无志,遂莫宗一是焉。”《义县志•大事记》也有相似记载。
清朝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出版的《义县乡土志•建置沿革》称义州“秦,辽西郡地;汉,累县地;……后魏,广都县地,属高句丽;隋,高句丽地;唐,巫闾守捉城地。”
上述三部志书均记载义县古城始建于唐代,初为驻军的守捉城。
据《义县志》记载,唐代建造佛寺3座,即宝林寺。显光寺、云梯寺。
宝林禅寺 宝林禅寺,建在宝林楼下半山腰突出的岩石平台上,正殿三间,殿内有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一尊,其神态慈祥而又庄严;两旁塑有胁侍弟子两尊,四周列坐十八罗汉。这些佛家弟子雕塑得神采各异,妙趣横生。前殿有韦驼雕像一尊,寺院内外有历代断碣残碑20余块。据《义县年鉴》记载,建于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。
(义县-宝林楼悬空寺)
显光寺 《义县志·建置志下册》载“显光佛寺在城东北六十里鸡冠山,唐建,明嘉靖二十九年重修”鸡冠山地处医巫闾山北段,在瓦子峪乡大铁厂东南,其群峰壁立,状若鸡冠,光洁剔透,好像一块大荧屏。山上有避暑洞、风摩岭、鸡冠山、僧帽峰、蛤蟆石、元宝穴、榆得水、热溪泉八景。今寺庙已无,仅存三间佛殿遗址。
云梯寺 《义县志·下册·建置志》载“云梯寺,在城东北四十五里白磖寺屯东北沟,唐建。”白磖寺屯在今义县大榆树堡镇小紫粒屯村境内,地处医巫闾山深处,山岭险峻,植被茂密,山路曲折,峡谷幽深,远离山外繁华,是古代佛、道理想的清修之地。因古寺依山而建,面向群山,山岚涌起,如在云端,拾阶而上,如登云梯,因而又称“云梯寺”。
(特别